關于《張掖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張政發〔2021〕35號)起草情況的說明及解讀
?
根據全國、全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我市作為全省試點市之一,自2019年啟動編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三線一單”文本、圖集、研究報告、準入清單編制。我們根據編織成果,起草了《張掖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
一、工作由來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要求,2019年,省委、省政府啟動全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編制工作。我市作為全省試點市之一,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承擔編制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張掖市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全市“三線一單”編制工作。
二、工作目的
構建以“三線一單”為核心,覆蓋全市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提升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全市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決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硬約束,樹立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是集成生態保護紅線及一般生態空間、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環境管控要求,形成以環境管控單元為基礎的空間管控體系。
三是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主體功能分區、自然資源稟賦,聚焦區域生態環境重點問題和主要保護目標,對環境管控單元提出差異化的生態環境準入要求,促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主要目標:到2025年,建立較為完善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確保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河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環境法治與體制機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全面鞏固。
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幸福美好新張掖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三、工作過程
2018年10月,省政府印發《甘肅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作戰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編制工作,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
《甘肅省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三線一單”編制工作方案》(甘環函〔2019〕161號),明確了全省“三線一單”編制工作要求、目標和步驟。將我市確定為試點市之一,先行一步開展工作。
2019年4月至7月:張掖市“三線一單”編制技術組開展項目準備、技術方案確定,啟動《甘肅省張掖市“三線一單”》的編制。
2019年7月實地調研:第一次開展實地調研,梳理編制資料清單。
2019年8月第一輪資料收集:收集到各市直部門、各縣區相關資料和數據。
2019年9月至10月多輪資料補充:對各專題存在的問題及時討論,并補充資料,深入研究重點專題。
2019年11月至12月初步成果形成:依據技術導則、已有數據,完成三線一單初步成果匯報,結合補充材料修改完善成果。
2020年1月至6月成果完善與征求意見:完善技術成果,開展了三輪意見征集,與各縣區點對點對接。
2020年7月至12月,成果完善與第四輪征求意見、組織召開專家結題論證會。
2021年1月至今細化完善:根據省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按照《甘肅省市州級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三線一單”編制技術指南》,銜接最新的國土空間規劃、“十四五”規劃等最新成果數據,優化生態空間、細化環境質量底線、校核資源利用上線,完善環境準入清單。
四、“三線一單”編制成果
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甘政發〔2020〕68號)精神,技術單位已基本完成“三線一單”文本、圖集、研究報告、準入清單編制。
環境管控單元劃分:環境管控單元包括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
全市共劃定綜合環境管控單元56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29個,面積為19806.9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51.33% ;重點管控單元22個,面積為11067.3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8.68%,一般管控單元5個,總面積7712.7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9.98%。
——優先保護單元。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和生態環境敏感區。該區域嚴格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進行管控。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開發建設活動,嚴禁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準入要求的各類開發活動,確保生態環境功能不降低。 ??
——重點管控單元。主要包括中心城區和城鎮規劃區、工業園區(集聚區)等開發強度高、環境問題相對集中的區域。該區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承載區,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為主,優化空間布局,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交通結構和用地結構,不斷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一般管控單元。主要包括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之外的區域。該區域以促進生活、生態、生產功能的協調融合為主要目標,主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基本要求,加強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張掖市管控單元占比表
優先管控單元 | 重點管控單元 | 一般管控單元 | |||
個數 | 29 | 個數 | 22 | 個數 | 5 |
個數 占比 | 51.79% | 個數 占比 | 39.29% | 個數 占比 | 8.93% |
面積 | 19806.97km2 | 面積 | 11067.33km2 | 面積 | 7712.76km2 |
面積 占比 | 51.33% | 面積 占比 | 28.68% | 面積 占比 | 19.98% |
各縣區環境管控單元劃分情況:
甘州區共劃分環境管控單元10個,其中:優先管控單元6個,重點管控單元4個。肅南縣共劃分環境管控單元12個,其中:優先管控單元7個,重點管控單元4個,一般管控單元1個。民樂縣共劃分環境管控單元9個,其中:優先管控單元4個,重點管控單元4個,一般管控單元1個。臨澤縣共劃分環境管控單元8個,其中:優先管控單元4個,重點管控單元3個,一般管控單元1個。高臺縣共劃分環境管控單元8個,其中:優先管控單元4個,重點管控單元3個,一般管控單元1個。山丹縣共劃分環境管控單元8個,其中:優先管控單元3個,重點管控單元4個,一般管控單元1個。省直轄1個優先管控單元,為山丹馬場。
張掖市各縣(市、區)管控單元面積
區縣 | 優先保護單元 | 重點管控單元 | 一般管控單元 | |||
面積(km2) | 占比 | 面積(km2) | 占比 | 面積(km2) | 占比 | |
甘州區 | 297.40 | 8.12% | 3365.10 | 91.87% | 0.00 | 0.00% |
高臺縣 | 819.07 | 18.84% | 380.62 | 8.76% | 3147.00 | 72.40% |
臨澤縣 | 603.34 | 22.10% | 401.52 | 14.71% | 1724.86 | 63.19% |
民樂縣 | 427.26 | 19.20% | 1660.71 | 74.63% | 137.17 | 6.16% |
山丹縣 | 363.20 | 10.73% | 1537.16 | 45.39% | 1485.93 | 43.88% |
省直轄 | 2055.67 | 10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肅南縣 | 15241.03 | 75.52% | 3722.22 | 18.44% | 1217.80 | 6.03% |
五、“三線一單”成果應用
(一)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確?!叭€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與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相協調。充分發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在產業準入及項目落地實施等方面的作用,在相關立法、專項規劃編制、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城鎮建設、資源開發、重大項目布局、執法監管等方面,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融入決策和實施全過程。
(二)促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推進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環境風險防控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和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內容。在功能受損的優先保護單元優先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活動,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重點管控單元有針對性地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解決生態環境質量不達標、生態環境風險高等問題,推動實現環境質量約束性考核目標;在一般管控單元加強生活源污染防治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逐步消減農業面源污染物排放量,推進農業節水,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優化能源結構,加強能源清潔利用,加大農業農村生活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
(三)強化生態環境監管。負有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部門要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作為監督開發建設行為和生產活動的重要依據,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區域,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內容,推進生態環境監管精細化、規范化、智能化。對列入國家和省級規劃的重大民生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的嚴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涉及一般生態空間的,應優化空間布局、主動避讓;確定無法避讓的,應采取無害化方式,依法依規履行手續,強化減緩生態環境影響和生態補償措施。
(四)強化成果落地應用。充分發揮“三線一單”成果在產業準入清單編制及落地實施等方面的作用,作為推動產業準入清單在具體區域、園區和單元落地的支撐。要以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為重點,論證規劃的環境合理性并提出優化調整建議,細化所在環境管控單元的管控要求;要充分論證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符合性,依法予以審批。
(五)實施動態更新調整。五年內因國家發展戰略、省重大決策部署、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等發生變化,以及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依法依規進行調整,所涉及的環境管控單元及生態環境管控要求確需更新的,由市政府組織開展全市“三線一單”實施情況評估和更新調整。
?